無論采取正火、退火、回火、淬火或其他熱處理工藝,鋼管在熱處理過程中都必須經過加熱、保溫和冷卻等基本步驟,這些步驟可能會導致鋼管出現缺陷。鋼管熱處理的缺陷主要包括組織性能不合格、尺寸超標、表面裂紋、擦傷、嚴重氧化、脫碳、過熱或過燒,以及在保護氣氛下熱處理時鋼管表面的氧化等問題。
鋼管的組織性能不達標:在熱處理過程中,常常由于加熱溫度不正確、保溫時間不合理、冷卻速度過快或過慢等因素導致鋼管的性能無法滿足要求。
對此,首先在制定加熱工藝時,應充分考慮鋼中的合金元素、鋼管的加熱溫度、原始組織和尺寸對鋼的奧氏體轉變的影響。其次,應根據鐵-碳平衡圖來確定鋼管熱處理的加熱溫度。最后,需要明確熱處理的方法、加熱溫度、回火溫度及冷卻速度。在工藝方案確定后,必須經過小規模生產的驗證才能進行大規模生產。
鋼管尺寸不符合標準:在某些情況下,鋼管經過熱處理后,其尺寸會顯著變化,這包括外徑、橢圓度以及彎曲度等方面。外徑的變化通常發生在淬火過程中,由于經過淬火后,鋼管的主要組織轉變為馬氏體和貝氏體,這種組織的變化導致了體積的改變,從而使鋼管的外徑增大。
為減少外徑的變化,通常在回火后增加定徑工序。橢圓度的變化一般發生在鋼管的端部,尤其是大口徑薄壁鋼管在長時間高溫加熱時容易出現。防止橢圓度變化的關鍵在于確保加熱制度的合理性。有時即使加熱制度合理,如果D/S值過大,仍可能導致鋼管“燒塌”,從而使端部變得“不圓”。在這種情況下,只需確保鋼管在加熱的同時保持旋轉,就可以有效預防。
影響彎曲的因素有很多,主要包括鋼管加熱和冷卻的不均勻,尤其是在鋼管淬火時,不同部位的冷卻速度可能會出現縱向或橫向的不一致。通常情況下,可以通過矯直機對發生彎曲的鋼管進行矯正來消除這一問題。